(1)在埃德蒙頓市定居 Settlement in Edmonton 7:17
Wai-Ling: 馬先生, 我想知道您來加拿大之前,您小時候在中國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回憶呢?
Mr. Mah: 六歲之前,媽媽帶我去了香港。那時候封鎖了要去香港折換外匯。對那時候我的記憶不是很多,就看了照片,才知道自己去過香港,住在花園街。其他的我就沒有什麼記憶了。
Wai-Ling: 那您是不是在香港長大,還是很快就來加拿大了 ?
Mr. Mah: 不是,我就在香港住了幾年的時間,不是很多。 1939年,當日本人來的時候,我已經返回中國。我六歲回到中國。
Wai-Ling: 那請問您是什麼時候來到加拿大的?
Mr. Mah: 我是1950年,大約是5月份左右來的。
Wai-Ling: 您來的時候是同家人一起還是自己一個人?
Mr. Mah: 我和我媽媽一起來的,因為我的父親那時候已經在這裡了,所以他申請我們來加拿大。
Wai-Ling: 那您來了這里之後是不是第一次見到您的父親?
Mr. Mah: 我還是寶寶的時候曾經見過他,可是當時不認識他是父親,所以來到之後才是第一次見到,知道他是我父親,之前只是看過他的照片。
Wai-Ling: 您剛到點問頓的時候記不記得這個城市大概是什麼樣子的,比如說天氣啦之類的。
Mr. Mah: 什麼都不知道。來到這裡很吃驚,跟中國完全不一樣。來到這裡還是冬天,5月份還是很冷,暖氣都開著。從香港來,穿短袖衫短褲,來到這裡,哇,這麼冷!
Wai-Ling: 那您在這裡讀書,在學校有沒有遇到什麼特別的情況?
Mr. Mah: 在讀書的時候就我就是唯的一個中國人。那個老師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從一年級開始讀。那時候還沒有給移民的孩子上的班級,所以就被送去了特別班讀。
Wai-Ling: 當時您的感受是什麼?
Mr. Mah: 我就想什麼時候可以學會英文,那時候覺得很難學。
Wai-Ling: 那在學校的前幾個月是最辛苦的,因為您的英文不是很懂。那您有沒有想過要如何克服這個困難?
Mr. Mah: 所有的我字都在旁邊寫上中文,有時候會記得。和別人說話的時候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要隨手拿一本字典查一下才知道別人說什麼。的確很辛苦。我爸爸那時開雜貨店,所以一來我就開始在店里工作了。在那裡我學會了一些和雜貨有關的英文詞比如像罐頭、煙、糖等等,我都把中文字寫在這些字的旁邊。
Wai-Ling: 您來的時候是說廣東話還是台山話?
Mr. Mah: 大多都說台山話,我父親是說台山話的。所以剛來的時候我是說台山話。
Wai-Ling: 其實在點問頓有很多台山人,您的父親有沒有帶你去參加一些台山會館的活動呢?
Mr. Mah: 那時候還沒有台山會館,只有個馬氏會館在這裡。我就去那裡。那裡的人我父親都認識,但是我卻不認識,所以他就介紹我是他的兒子,剛從中國來。
Wai-Ling: 您有沒有覺得這裡的那些長輩(爸爸的朋友)給您的感覺和在香港的不同?
Mr. Mah: 請再說一次?
Wai-Ling: 您爸爸帶你去那個台山會館 。
Mr. Mah: 不是,是馬氏會館,當時叫馬氏公所。
Wai-Ling: 您覺不覺得這裡那些人和你在香港或者大陸接觸的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Mr. Mah: 那時候,他們都住在樓上,很多人都住在同一個地方,覺得很狹窄。就覺得為什麼那麼辛苦要擠在這裡,要自己做飯吃。
Wai-Ling: 您那時候會不會覺得很怕的感覺,擔心自己以後也會過著這樣的生活。
Mr. Mah: 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父親那時候有家鋪子,我也在那裡工作。
Wai-Ling:馬先生,您念完書之後出去工作,您是做什麼工作的?
Mr. Mah: 我開始是在我父親的雜貨舖工作,一來到就在那里工作,學會了雜貨舖的事情。後來,生病了要在醫院療養一段時間, 就學會了集郵票, 和外國人玩象棋那些遊戲。在那裡學了很多東西。學到最有用的就是集郵,自己用了集郵的知識,做了集郵和錢幣的生意。我從1960年開始做這些。那時候我做了調查,知道在點問頓有多少家集郵店,我也知道大家是從哪裡買到郵票。所以我就自己做發行,賣郵票給他們,自己變得有話事權,那枚郵票要賣多少錢,我可以自己定出價錢,自己做。很多郵票店都在從我這裡賣貨,我從全世界的郵票盡量買回來,那時候我很有魄力,什麼事情都能做,百幾個國家的郵票都買回來出售。
Wai-Ling: 您做郵票的生意,自己是不是對郵票也很有興趣?
Mr. Mah: 那時候很多人收集郵票,小朋友們,學校裡也有郵票俱樂部。埃德蒙頓有兩、三個郵票社, 我全都去加入。在那裡我認識了很多人。之後,我覺得我有能力可以做售賣郵票為生,所以我就開始做郵票和錢幣生意。從1960年一直做到2008年才退休,做了那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