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來到加拿大Coming to Canada 4:57

Wai- Ling:您可不可以說一下您來點問頓之前,小時候是在中國哪裡生活的?

Mr. Mah:我是在南京出生和長大。我爸爸1947年的時候回中國,說想申請我們來。之後他回加拿大,我爸爸掉了那張關係證明書。我們兩個兄弟就來不了了。我爸爸那時要付兩千元買一張關係證明書讓我們出來(從中國到加拿大)。我爸爸那時候剛剛開了一家餐館,需要我們幫忙。剛來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懂。第二天就叫我去做服務員。他說不要緊張,別人說什麼你回來告訴我。他指哪裡你就看哪裡。有個西人就和我開玩笑,說 “I want a washroom. “(他要一個洗手間),我也不知道他說什麼,就走去廚房下單。笑死在廚房里工作的同事了。我覺得他們笑得對,是給我機會學東西(英語)。

Wai- Ling:你那時候幾歲?

Mr. Mah: 19歲。我1952年來的。我很幸運。 52年12月26號來到這裡。我27號去律師那裡交移民紙,29號我的加拿大身份就被批准了。很快。但是我52年來,56年我就回香港結婚。

Wai- Ling:你52年來的時候對點問頓的感覺是什麼?

Mr. Mah:我不是來點問頓,我從溫哥華去了沙省(Saskatchewan) Abbey,人口300 人, 一家餐館,一家銀行。沒有pavement,沒有sidewalk全是泥路。

Wai-Ling:您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呢?

Mr. Mah:當時沒有親人,我要去開門準備好所有東西。我爸爸九點來開舖,我再去上課。放學回來再做服務員。每天上課的時候都覺得很累。

Wai- Ling:那您幫你爸爸做餐館做了多久?

Mr. Mah:做了三年。然後回香港結婚。我1956年回來,去了Hinton又再找了另一家餐館工作。

Wai- Ling:您是自己做老闆嗎?

Mr. Mah:我和我爸爸打理外面。我媽媽和我的太太在廚房工作。沒有人相信我們四人,買了一棟房子又買了一棟房子。那些西人就嫉妒我們。為什麼你們四個人有八棟房子。我說“你們可以查詢啊。”我說的是事實,我們沒有逃稅,他們就說你住樓上,你要交房租,如果你要吃餐館的食物,你也要付稅。我說: 沒關係。

Wai- Ling:那你和爸爸合作這個餐館做了多少年?

Mr. Mah:做了二十一年。從1957年開始合作一直到1978年。

(2)艱辛的歲月 Challenging Time 1:41

Wai- Ling: 您和爸爸一起工作時有沒有矛盾或者不開心的事情?

Mr. Mah: 有啊。因為不止餐館,旁邊我們還有一家雜貨店。餐館關門後你才可以點貨。那時候很辛苦。

Wai- Ling: 您太太和您結婚後來這裡適不適應到這規矩和工作環境呢?

Mr. Mah: 她什麼都不懂。她家裡是在香港,九龍林園酒家,開餐館的。她從來都沒有工作過的。那時候結了婚,環境逼著她做,叫個漢堡包,一塊肉也不懂得怎樣去煎,為了生活,環境需要,她得要學。

Wai- Ling: 當您遇到問題,譬如說做生意有困難的時候你自己如何去解決呢?

Mr. Mah: 我那時候和我爸爸跟那些洋人是有些問題的。

Wai- Ling: 可不可以說一些例子來聽一下,有哪些問題呢?

Mr. Mah: 那時候,我爸爸有他的做法,我也有我的。 West Fraser Pulp Mill紙廠招了很多的暑期工,有中國學生要找工作做,紙廠就介紹給我,在我的地下室 居住。我供他們吃,供他們住,幫助了那些學生。

Wai- Ling: 那他們一定都很感恩的。

Mr. Mah: 十幾個學生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Wai- Ling: 那些年輕人和您的做事方式就不同, 那您如何引導他們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

Mr. Mah: 就這樣,但是現在我的那些孫兒,為著圖書館,我就捐錢給圖書館我就為了那些年輕人, 我的孫在文化中心讀書,後來在這裡教書。

Wai- Ling: 你的孫子是不是很大了?

Mr. Mah: 結婚了,有一個5歲的女兒。

Wai- Ling: 那你的曾孫女有沒有機會學習中文?

Mr. Mah: 我的孫媳婦是從中國來的,我的孫子和我說爺爺我要結婚了。我說:“哇,你怎樣認識那個女孩子的?”我就問長問短。那個女孩從中國廣州來這裡讀書的。她需要學英文,我的孫子想學中文,所以現在他們兩個都溝通得來。

Wai- Ling: 那您見到他們生活的那麼好一定很開心。那您的孫子會不會有時也問爺爺年輕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如何解決?

Mr. Mah: 有, 好像我的兒子14歲的時候去參加世界童子軍到日本露營。紙廠贊助他,Hinton這個小鎮也贊助他。他問我要錢,我不讓他去,但是我爸爸給他兩千元加幣,那時候是1972年,把等於四個月的工資,五百元一個月的工資,給一個14歲的小孩去日本。

Mr. Mah: 我爸爸不喜歡關店休息,他要每天都開店工作。那些洋人就不用, 一家人和小孩一起去露營。那些洋人就鼓勵我,說我幫你看孩子你們去度假。

Wai- Ling:那您和當地那些洋人的關係都很好啊?

Mr. Mah: 在這裡一定要和大家建立好關係。

Wai- Ling:有沒有特別的方法?

Mr. Mah: 也沒有,好像我在Hinton做了20幾年,我有整條街的物業,他們請我當該鎮的工程師,我說我沒有時間打理。紙廠的工程師來罵我。我買了餐館旁邊的車庫。我爸爸提醒我說如果不買旁邊的那塊地,以後出入會有問題。我在1969年以一萬五千元買了。紙廠的代表說你為什麼買一塊地,我可以給後面十塊地那麼大。我說我那裡有錢買。正好有個德國人朋友,我說我沒有錢。他問我”how much do you want? ”(要多少錢?) 我兩個是最好的朋友,一個就是德國人和我的合夥人。他問我要多少錢。他借給了馬先生兩千元作訂金,那一塊地需要十幾年後才弄好。那時候他們裝水管和修路,將一塊地皮變成十二塊地皮。

Wai- Ling:那塊地在哪裡,那麼值錢?

Mr. Mah:是在Hinton,靠近Jasper那裡。這一對夫妻是做建築的德國人,他們什麼工作都做過了,從修車廠做起。他們建了三棟公寓,誰都不肯賣,就是賣了給我。

Wai-Ling:你覺得為什麼他們對你那麼好?

Mr. Mah:我也不知道。有很多原因吧!他們結婚好多年沒孩子。突然他太太懷孕了,他太太很怕,他不讓他太太去看醫生。人人都說他不對。最後我們知道他太太在點問頓(Edmonton)。我們在點問頓(Edmonton)逛街的時候見到過她。她和我說回去後不要告訴她丈夫她在哪裡?我就一直替她守這個秘密。但是他每天都來餐館吃飯。他爸爸和弟弟都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裡。最後她生了個女兒,他太太一定要他的女兒用我太太的名字 Violet。不過他(那位德國朋友)已經離世了。

Wai- Ling:馬先生你除了工作以外你有沒有參加那些華人的社團?

Mr. Mah:在Hinton沒有。

Wai- Ling:那您搬到點問頓之後呢?

Mr. Mah:有,參加馬氏(宗親會)還有台山(同鄉會)。

Wai-Ling:你有沒有做董事之類的職位?

Mr. Mah:我不要參加。

Wai- Ling:當就他們有活動,聚餐之類你就去幫忙。

Mr. Mah:是的,在Hinton的商會他們都要我去當董事,但是我不要去。

Wai-Ling:為什麼你說不要呢? Mr. Mah:因為我的英文不行。

Wai-Ling:您是怕溝通不好,是嗎?

Mr. Mah:我可以幫忙,例如幫我的朋友馬凱旋和馬氏就好了。

(3)生意上的成功 Business Success 5:43

Wai-Ling:馬先生您是什麼時候從Hinton來到點問頓的?

Mr.Mah:大約是1978,還是79年?那時候我買了一棟房子。我的兒子和女兒在念大學。他們不願意租公寓住。後來我把Hinton的房子賣了, Hinton 是靠近Jasper National Park 的一个小镇。所以我和我太太就搬來了。我這裡的舊朋友問我什麼時候搬,我就讓他開了車過來幫我一起搬。

Wai-Ling:那您什麼時候來到點問頓重新開始?您之前和爸爸一起開餐館。過來這里之後又要再重新開始。豆芽菜是來到點問頓之後發展的生意?

Mr. Mah:我那時候參加華園,我看中China Gate(中華門)附近那裡的一塊地,不過現在已經拆掉了。

Wai-Ling:您來這裡的時候我們這邊華人的社團是否活躍呢?對你們做生意的人有沒有幫助呢?

Mr. Mah:有,有很多幫助。

Wai-Ling:那是不是變成了一個大家交流,交換訊息的地方?

Mr. Mah: Mei Hung和朱先生他們,他們都做了很多很多事情。

Wai-Ling:您可不可以說一下您七十年代剛來的時候,我們華人的社團有沒有給您留下什麼印象?

Mr. Mah:我父親不喜歡我出來,他說我是太忠直,你出來幹什麼呢?(馬先生的父親恐怕馬先生被人家欺騙。)

Paul:馬先生,說一下您的生意,您當初是如何想到做豆芽菜這門生意的?

Mr.Mah:不是我想到的,是因為點問頓三馬,馬美偉、馬雪宇,馬金怡,來找我,我特地在Sherwook Park找工作,不讓別人知道(我的住址)。但我的弟弟告訴他們。

Paul:對馬氏來說,都有一個好處,也是一個開心的事情。大家都姓馬,大家都有共同想做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就一起做豆芽菜這門生意對不對?

Mr. Mah:那時候他們需要我,因為那時候他們的芽菜不能夠打入洋人市場:像Safeway, IGA, warehouse之類的。沒有人進的去,只有我能拿到了那個市場。但是我現在給了第二個,他要他的芽菜送去卡爾加里,再運回來。你說行不行呢?什麼都是注定的。

Paul:那您可不可以分享一下您的成功秘訣,您是如何打入洋人的市場的呢?

Mr. Mah:你要懂得市場規矩,要花很多錢的。

Paul:那是不是開始時,他們都不是很接受豆芽菜這個產品?

Mr.Mah:有Superstore,是第一個打入的市場。那時候我的豆芽菜,賣給他們四毛五一磅,他們才賣二毛五一磅。一磅的豆芽菜,他們要損失兩毛錢。 They used this for Advertising-“lost leader” which was cheap advertising. 他們是這樣的幫我。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Wai-Ling:您有沒有什麼秘訣可以分享一下呢?

Mr. Mah:他們知道我,我一直在幫他們,不是突然的。你要肯吃虧。個個都說,你賣豆芽菜,還把芽菜放到架子上。但是其實只是花自己小小時間,吃點虧而已。

(4)我與南京的關係My Tie with Nan Jing 3:03

Mr. Mah:我爺爺奶奶是台山人。那時候馬超俊做南京市長,和馬相守中山陵的?馬相的女兒現在在安老院居住了。

Vivian: 所以您是那批廣東`跟著國民黨去南京發展的精英的後`。

Mr. Mah:台山鄉下的人出去南京(支持國民黨)。找我爺爺幫忙把他介紹過去的。我的爺爺見過南京市長。

Vivian:你爺爺是?

Mr. Mah:我爺爺是加拿大回去的,沒再回來。

Wai-Ling:你那時候孫中山先生革命的時候結識的那一批海外的華人?

Mr. Mah:孫中山先生那時候曾經來過點問頓。

Vivian:有的華僑就追隨他回去革命。您爺爺就是屬於那一批的?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你會是在南京出生的台山人?

Mr. Mah:南京有一個村子,叫華僑村。全部都是華僑回去建的。那裡房子是最漂亮的。

不過現在沒有了,什麼都被拆掉了,建成了公園。

Vivian:那還有沒有台山的後人在南京?

Mr. Mah:我爸爸和平後就回到南京中山路建了三家鋪子,不過我舅舅說不要了(因為當時政治非常動盪)。

Vivian:應該是打仗還沒有結束之前大家都走了?所以您爸爸就來到了加拿大?

Mr. Mah:對的,他有個朋友寫信給他,問他在中國怎麼樣了,快點過來。現在加拿大批准可以申請家人來。但是那時候限制不能超過、18歲,超過那個年齡就不行了。

Vivian:所以爺爺就回不來了,留在了中國。

Mr. Mah:不過後來我叫我弟弟申請了我的叔叔和我的細婆(爺爺的妾/姨太太)過來。

(5)對社區工作的看法View on Community Work 4:47

Wai- Ling:如果有些從大陸、香港或者是從台灣、馬來西亞來到這裡的新移民,您會說一些什麼話去鼓勵他們。讓他們可以在快一點在這裡建立新的生活。

Mr. Mah:有某些社團,好像建了一堵牆一樣,不讓那些大陸來的人來。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應該不管是香港來的還是中國都要歡迎才對,大家都是黃皮膚的人。

Wai- Ling: 您有沒有覺得不管從那個地方來的人都應該是平等的。

Mr. Mah: 對的。

Wai- Ling: 那您自己有沒有為這個想法做些行動呢?

Mr. Mah: 所以我幫(點問頓華人)安老院,幫台山(同鄉會),幫馬氏(宗親會),現在幫耆英(警世鐘耆英劇社)。

Wai- Ling: 那您幫他們做些什麼呢?

Mr. Mah: 他們需要些什麼我就做什麼,但是不管理他們的錢。

Wai- Ling,.那馬先生您在這裡都認識了很多朋友。那您覺得華人社團應該要有什麼樣的方向呢?像現在上一輩的年紀都開始大了,我們如何可以讓多點年輕人多一點來幫忙。

Mr. Mah: 我也希望可以像馬氏一樣有一批年輕的人出來幫忙。我也鼓勵我的兒子出來。

Wai- Ling: 那您的兒子有沒有出來幫忙呢?

Mr. Mah: 有啊,他在馬氏。我就說他小的時候他爺爺給了他2000元去日本露營。現在他買了相機,幫忙照相。

Wai- Ling:那您的孫子有沒有出來幫忙?

Mr. Mah:沒有。我希望會。

Wai-Ling:那您會不會告訴他們出來幫忙有哪些好處呢?

Mr. Mah:我就說大家都是中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自己的意見,應該大家一起互相了解。

Wai- Ling: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不能了解有問題的時候,應該要如何解決呢?

Mr. Mah:那隻能隨便他們了,忍。

Wai- Ling:所以是要包容。

Mr. Mah:對。